【腾讯云】视频通信爆款 9.9 元起, 提供电商、教育、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,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

三国中的蜀汉政权实力虽然是最弱的,但是一直以来却备受关注与推崇。我小时候看《三国演义》,就特别特别希望蜀汉能终结乱世,成为笑到最后的人。

历史上的蜀汉确实也是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,为了能复兴汉室,让天下重归一统,从刘备到诸葛亮再到姜维,如同接力棒式地一代接着一代,去实现这个理想。

刘备一生坎坷,屡败屡战,最后建立了蜀汉政权,却也壮志未酬,病死白帝城。他临终前,托孤于诸葛亮。孔明先生为报刘备知遇之恩,继承先帝遗志,多次北伐,希望北定中原、攘除奸凶、兴复汉室、还于旧都,却次次无功而返,最后还病逝于五丈原军中,“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。”

此后,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衣钵,扛起了北伐的大旗,多次北伐,却也是劳而无功。在曹魏讨伐蜀汉的时候,后主刘禅投降,蜀汉灭亡,姜维却战斗到了最后一刻,他通过计谋“欲使社稷危而复安,日月幽而复明”,最终失败被杀。

整个蜀汉的历史,可以说充满了悲情色彩,让人感慨万分。这也让我们特别想去探讨这样一个问题:蜀汉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,反而最先灭亡?

平时我们看到的一些书、文章,大多是从军事、地理、战略、国力等角度去解释这个问题的。不过,在我最近看的中国石油大学文体学院的饶胜文老师在《大汉帝国在巴蜀:蜀汉天命的振扬与沉坠》这本书里,却从政治合法性的角度给出了一个答案,令人耳目一新。

饶老师的核心观点是:刘备一开始打出的“匡扶汉室”的旗号,是具备很强的政治合法性的,这一政治定位足以使他与曹操的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相抗衡。但是因为其在实际操作的时候,做出了一些不符合这个政治定位的事情,比如采用不光彩地手段抢占了同为汉室宗亲的刘璋的益州、过早称帝等,使他的政治合法性遭到了质疑。

尤其是在夷陵之败、刘备身死后,蜀汉政权面临着极大的合法性危机。此时诸葛亮临危受命,通过一系列办法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北伐,暂时恢复了蜀汉的政治合法性。可是因为当初刘备的失误,使得诸葛亮北伐的难度系数升高,最后失败。

而当诸葛亮去世之后,北伐逐渐被全盘否定,乃至产生了《仇国论》的论调,主导了蜀汉末年的舆论。它消解了蜀汉政权的合法性,瓦解了蜀汉臣民在外敌入侵时的抵抗心理,最后导致了蜀汉的迅速灭亡。

可以说,饶老师把政治合法性提高到了一个足以影响王朝命运的高度。那在我看来呢,这一点并非是高估了。即便是在现代政治学的研究中,也十分重视政治合法性对一个政权的影响。

政治合法性,用政治学的理论来解释就是: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。简单来说就是,政府实施统治在多大程度上被公民视为是合理的和符合道义的。再通俗点来说就是,一个国家的统治集团如何向民众解释,为什么这个国家必须要由你来治理?你凭什么?而且你的解释,还得得到老百姓的普遍认可。

古今中外,几乎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,都十分重视政治合法性这个问题,都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解释,不敢马虎,否则就会威胁自己的统治。

很多人可能会觉得,政治合法性有那么重要吗?这玩意儿太虚了呀,身为统治者,只要军队在手不就行了吗?谁不听话,我就揍谁,看谁还敢反对我。这种想法和载沣一样。清朝末年,张之洞苦口婆心地跟摄政王载沣说,要好好治理国家,否则会激起民变的,大清江山就不稳了。结果你猜载沣说啥?怕什么,有兵在。

当时张之洞一口老血差点没喷出来,当然有资料显示说其实喷了出来,他听到载沣这么说后就说:我真没想到听到这种亡国之言啊。张之洞什么意思呢?他表达的意思是,你治理国家不能只靠军队呀,你还得有合法性啊,要不然谁拥护你呀,你的位子还能坐得稳吗?

其实很多政治家都像张之洞一样意识到了一点,那就是:统治国家,暴力虽然是必不可少的,但是却不能是唯一的条件,统治国家需要依赖于民众的自愿服从和社会其他阶层的配合,否则统治成本会非常高,并且会时刻面临被推翻的危险。因此,这就需要政权去经营自己的政治合法性,这点在蜀汉的历史上可以说得到了很好的验证。

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合法性的最高来源是天命。先秦时期,随着夏商周王朝的更替,形成了贯穿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政治理念——天命观。这种理论既为一个王朝的建立提供了合法性基础,同时也为推翻一个王朝提供了合法性依据。

因为它本身包含着两个相互矛盾的方面,一是君权神授,通过上天的旨意来确定君主在人间的统治,为王朝的统治提供合法性基础。所以,你看从秦始皇传下来的传国玉玺上面写着: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。明清时期的圣旨开头便是:奉天承运皇帝。

另一方面是革命合理,认为统治者的不当行为会导致天命的转移,政权会转移到有德者的手中,为王朝更替提供合法性依据。所谓“天命无常,惟有德者居之”。因此武王伐纣在孟子等一批儒家士大夫眼中看来,才不是犯上作乱、以臣弑君的行为,而是诛杀独夫暴君的正义之举。刘邦建立汉朝的合法性也是诛暴讨逆,也就是推翻暴秦、讨伐项羽。

因此,一个政权需要构建政权合法性、一个政治集团要有恰当的政治定位,才能走得长远,统治才能稳固。三国时期的三大政治集团——曹魏、东吴、蜀汉,都有自己的政治定位,也都曾经去构建自己的政治合法性。

曹魏集团,在曹操的时候,它的政治合法性来源于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借用汉朝这块招牌,占据了舆论制高点和主动权,以中央的名义“奉辞伐罪”。到了曹丕的时候,他通过禅让的手段,宣告天下:汉朝气数已尽,天命已经转移给魏国了。

东吴集团,在孙策时期,张纮、张昭将孙策开拓江东的行为,描绘成了继承其父孙坚讨伐逆贼董卓、匡扶汉室事业的继续,孙策的行为如同春秋时期的齐桓公、晋文公一样,尊王攘夷,从而赋予了其军事行动、政权以合法性、正当性,而且还借此笼络住了内部的淮泗集团。

到了孙权时期,周瑜和鲁肃,认为汉室不可能复兴,因此要成就新的帝业,一统天下,由孙氏家族取代汉室。后来继之而起的吕蒙、陆逊,则把帝业改为了偏霸之业,目标只是要保据江东,不再追求一统天下了。

蜀汉集团的政治定位和合法性来源则是兴复汉室,刘备认为曹操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名为汉相、实为汉贼,曹丕取汉朝而代之,那是谋朝篡位。自己身为汉室宗亲,理应承担起恢复大汉天下的责任。

不过,在饶老师看来,刘备的政治定位一开始并不清晰,这源于在《隆中对》中,诸葛亮只是从军事地理方面给刘备提供了统一天下的步骤和策略,却缺少了明确的政治定位。“霸业可成,汉室可兴”,那兴复的是谁的汉室呢?是以刘备为代表的汉室?还是以汉献帝为代表的汉室呢?这一点在当时是模糊的。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云服务器、云数据库、COS、CDN、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
Top